四大一线人口均负,拐点已至还是时代翻篇
人口趋势,正在发生逆转。
日前,31省份2022年常住人口数据纷纷出炉,虽然广东、山东、河南在常住人口总量上分列前三的格局未变,但其中仅有17个省份常住人口实现了正增长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我国有19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,河南、山东、甘肃、安徽、北京、云南、陕西等7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22年首次转负。
在中国人口负增长背景下,2022年我国主要城市的人口增量情况也发生了巨变。两年前,广州、深圳等常常霸榜城市人口增量首位,但这一趋势不复存在,去年武汉摘得了人口增量的桂冠,今年则是长沙,中西部再次夺得人口增量的冠军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与此同时,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人口均出现负增长,分别较2021年减少了4.3万人、13.54万人、7.65万人、1.98万人。这标志着我国人口流向出现了趋势性转变,新一轮区域间的人口洗牌正在开启。
强省会的人口时代来临
四大一线城市,过去一直是人口涌入的首选地,人口流动“孔雀东南飞”现象也十分明显。
1998年,中国实施住房制度改革,开启住宅商品化,而城市化浪潮也随之而来。同年,北京人口数量为1245.6万人,到2022年增长到2184.3万人;而上海的人口数量在1998年是1527万人,2022年增长至2475.9万人。
北京、上海人口的增长的黄金时代,大体上始于2001年北京申奥、2002年上海申博成功,止于2013年政府提出的“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,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,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”,防范和治理日益严重的“大城市病”。随后,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增量增长放缓,到2017年,北京出现了人口增量在改革开放之后的首次下滑,上海在2015年、2017年也曾出现短暂的人口增量负增长。
而同为一线城市的广州、深圳继续高歌猛进,领跑人口增长。这一情况持续到2020年,到2021年,广州的人口增量从2020年的43万人暴跌至7万人,2022年人口增量变为负增长,减少了7.65万人。与广州的情形相仿,深圳去年人口增量也减少了1.98万人。
我国的人口趋势,正在从“孔雀东南飞”到强省会人口时代崛起。
近年来,受原材料价格上涨、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,我国产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。
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“2022年度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榜单”显示,长沙、成都、武汉、合肥、西安、郑州等中西部城市跻身榜单前20。这些强省会崛起,使中西部与东部经济强市有了一较高下的机遇。2017年,武汉打响了“抢人大战”第一枪,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入局,连北京、上海也坐不住了,相继调低落户门槛,吸引顶级人才。
人口随着产业走,虽然强省会在工作机会、收入、教育、医疗等方面,与一线城市还存在差距,但在生活成本上,强省会的优势也很明显。例如,素有“炒房客墓地”之称的长沙,从2016年开始,长沙实施了七大举措调控房价,之后长沙房地产常年保持每平方米10000元的均价,其房价甚至跟很多县城持平。据智联招聘发布的《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》显示,2023年第一季度,位列招聘月薪榜首的上海平均薪酬为13433元,排名第14位的长沙平均薪酬为9795元,二者收入差距没有太大,但房价差距却显而易见。
未来,随着产业转移、房价调控等因素影响,西安、长沙、合肥、成都等中西部城市或许会成为更多人的“理想之城”,强省会的人口时代也即将启幕。
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
四大一线城市的人口负增长,京沪更多是严控人口规模所致,广深则是疫情影响下的短期现象,并非自身吸引力不足。期间更值得人们注意的是,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下跌,所导致的人口趋势的变化。
以东北三省为例,黑龙江省2022年人口3099万,较2021年减少了26万;吉林省人口2347.69万,减少了27.69万;辽宁省人口4197万,减少了32.4万。东北人口整体上减少了约86万,其中辽宁省更是成为全国人口下降最多的省份。
事实上,在大多数省份,虽然其整体人口出现负增长,但省会人口却能保持增长态势。这也意味着,对于非核心三四线城市而言,城镇化带来的红利即将消失,一批中小城市将逐渐“鹤岗化”。
这一趋势不仅仅发生在东北,就连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、珠三角地区也不能幸免。2022年,珠三角9城,除了珠海,其余8座城市人口均出现负增长;长三角41城,上海、徐州、阜阳、盐城、宿州、宿迁、亳州、连云港、泰州、淮南等城市都出现了人口负增长。根据贝壳找房的相关数据,江门、肇庆、宿迁、淮南等地不少房源总价都低于20万,变成了“白菜价”。
细心观察会发现,这些人口出现负增长的中小城市,大多是产业薄弱或者资源枯竭型城市,比如淮南、铜陵、宿迁,与东北鹤岗相似,都是依靠煤炭、钢铁等产业发展的资源型城市。
这些城市因资源而繁荣,终将因资源而衰败。再叠加高铁等便捷的区位交通优势,加大了人口流出速度。对于想外出奋斗的年轻人来说,家门口就是车站,外出打工更加便利。一条条铁轨像吸管般,正在虹吸中小城市的人口,这些城市也将沦为收缩型城市。
无论是城市抑或是经济,不能适应新的变化,就难以保持竞争力,也无法获得持续发展。在中国人口负增长背景下,我国的城市和经济需要适应新的变化,开拓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。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提出,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。未来,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,成为了中国城市与经济发展的出路。
青岛财经日报/首页新闻评论员 孙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