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搜索 搜索
资讯

全球看点:局地40℃!快和古人学学怎么优雅表达热҈热҈热҈!

2023-06-18 18:48:19 凯迪网

今明两天(15日至16日), 北方高温持续增强,预计此轮高温过程将持续至本周末。此外,华南“龙舟水”进入集中期,广东、广西等地暴雨连连。

中央气象台15日晨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,预计未来三天,华北、黄淮、内蒙古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35℃~39℃的高温天气,局地最高气温将超过40℃。

高温时期,许多人忍不住吐槽“我这条命是空调给的”“我和烤肉之间只差一把孜然”“出门五分钟,流汗两小时”……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而在古代,没有空凋和电风扇,古人们又如何表达热呢?

《苦热》 / 宋·陆游

万瓦鳞鳞若火龙,日车不动汗珠融。

无因羽翮氛埃外,坐觉蒸炊釜甑中。

石涧寒泉空有梦,冰壶团扇欲无功。

余威向晚犹堪畏,浴罢斜阳满野红。

同样是一句“热的仿佛在蒸笼里”,陆游的表达就和我们完全不一样。作者汗珠涔涔,急于寻找凉爽之地的形象也跃然于纸上。

《大热五首(其一)》 / 宋·戴复古

天地一大窑,阳炭烹六月。

万物此陶镕,人何怨炎热。

君看百谷秋,亦自暑中结。

田水沸如汤,背汗湿如泼。

农夫方夏耘,安坐吾敢食!

陆游老人家说热的仿佛在蒸笼里,戴复古老师则形容得更严重,觉得自己是在不断添柴加火的瓷窑里。

但即使这样,戴老师也不忘规劝我们,农民伯伯烈日下仍辛苦劳作,我们怎还能各处抱怨。即使到了现代,也还有许多户外工作者承受高温在外作业,他们也十分辛苦,应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怀。

《早秋苦热堆案相仍》 / 唐·杜甫

七月六日苦炎蒸,对食暂餐还不能。

常愁夜来皆是蝎,况乃秋后转多蝇。

束带发狂欲大叫,簿书何急来相仍。

南望青松架绝壑,安得赤脚踏层冰。

已经过了立秋还热得像蒸笼,让人没有食欲。繁琐的文书越积越多,又热又烦,想要发狂大叫,就算是光着脚踏在冰上,也不能安心待着。由此可见诗人真是被热得不行了。

如果放到现代,杜甫发的朋友圈估计会变成这样:

《暑旱苦热》 / 宋·王令

清风无力屠得热,落日着翅飞上山。

人固已惧江海竭,天岂不惜河汉干?

昆仑之高有积雪,蓬莱之远常遗寒。

不能手提天下往,何忍身去游其间?

酷暑难耐,久旱不雨,连银河都要干涸了。纵有昆仑积雪、蓬莱海风,我不能携天下人一起避暑,又怎么忍心一人去逍遥?

《剧暑》 / 宋·范成大

赫赫炎官张伞,啾啾赤帝骑龙。

安得雷轰九地,会令雨起千峰。

韩愈也曾写过“光华闪壁见神鬼,赫赫炎官张火伞”,炎官、赤帝、祝融,这都是传说中的火神,形容酷热天气的“火伞高张”就是这么来的了。

《苦热题恒寂师禅室》 / 唐·白居易

人人避暑走如狂,独有禅师不出房。

可是禅房无热到,但能心静即身凉。

夏日天热难耐,人们各种避暑手段层出不穷,唯有白居易一句“心静自然凉”告诉世人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,不要受外界的干扰,心闲静则觉凉,颇有禅意。

《夏日山中》 / 唐·李白

懒摇白羽扇,裸体青林中。

脱巾挂石壁,露顶洒松风。

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,衣服脱了待在青翠的树林中。摘下头巾挂在石壁上,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。真是一种自在无忧的清凉方式。

古人们表达热真是含蓄婉转,优雅抒情,还借此传达一些道理。

对比之下,在避暑条件如此丰富的当代,我们身体凉快了,可学问不能“凉凉”。

最后附上一些现代人消暑指南:

阵地

除了有空调的地方你还想去哪?

装备

常规道具请备齐

阳伞、阳帽、防晒衣

冰袖、冰裤、脸基尼

墨镜、电扇、风油精

饮食

虽然老人常说少吃冷饮,但炎炎夏日没有什么是一根雪糕不能满足的!好吃归好吃,不要贪多哦。

另外一些健康消暑冷饮也是很好的选择:

01 冰镇爽口:酸梅汤

02 消暑止渴:金银花露

03 降火解毒:苦瓜汁

精神

俗话说:“心静自然凉。”

吾日三省吾身,思考完这些问题之后

你有没有一种凉凉的感觉呢?

内容综自:中国日报、心如双丝网、央广网、央视新闻、南海网、人民资讯等

责编:魏园